|
|
二十出头:你的一无所有,令全世界羡慕我们常在想此刻就要过上理想生活,却从来不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准备好。抵达目的地前的“旅程”是缺不了的,并且许多弯路是注定要走一遭的。有些事有些机会,来得晚一点才好。来得早了,结果自己还不够资格拥有,比起从未出现更令人惋惜。梦想,请你晚一点实现,我想要更有资格地拥有你。
文/嘉倩
1
读书的时候,每天骑着脚踏车上学放学,等着中考结束成为高中生,等着高考结束成为大学生,等着考研结束把书一条龙念完,即便目标明确,其实你一直很迷茫;
找工作的时候,满是热血,四处投递简历石沉大海后,在家里守在电话机旁等面试通知常常很无助,你心想着工作稳定了一切都好了;
有了份工作,每天上班挤在拥挤地铁的人潮中感到很落寞,整日穿得人模人样说话圆滑得体,其实你的内心还是当初那个迷茫的少年,不知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活而忙而悲伤;
终于鼓起勇气辞职去旅行,辗转在路上,拍好看照片分享有趣故事,发的帖子鼓舞了无数人,其实你自己到底有没有真的觉得自由和快乐,却是另外一桩事了。
我们常感到自己在过着并不理想的生活,以至于嘴里总嚷着无数的“如果……我就可以……”:
如果高考结束了,我就可以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在没有意义的教科书里面浪费青春;
如果毕业了书终于念完了,我有文凭后就可以走出象牙塔,过上真正的生活;
如果面试通过了,拿到这份工作,我就可以有房有车娶妻生子,人生一帆风顺过幸福的小日子;
如果这份工作没有那么累,我就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许生活就不会那么枯燥没有意义;
如果旅行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我就可以从此海阔天空书写自己的人生……
二十岁刚出头的我们,热切拥抱改变,容易被鼓舞,更容易被别人的故事触动心扉,勇往直前拼了命努力,也试图毁坏现状,不顾一切出走。然后呢?最终仍没有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寻找下一个“如果”。
心理学有一个观点,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预测是有偏差的。我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人们会错误地预测自己谈过一场浪漫的恋爱,收到礼物,错过选举赢得比赛,和被误解后的感觉。”一位苏格兰诗人写得恰到好处:“当一种感觉存在的时候,他们感到它好像永远不会离开;当它离开以后,他们感到他好像从未来过;当它再回来时,他们感到它好像从未离开。”
这样的感觉,就是此刻的我们:一无所有,理想生活很飘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