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逢节日,人们聚餐加菜频繁,菜多吃不完,于是,将食物打包放至冰箱保存,隔日再拿出来加热后食用,已成为多数人的习惯。孰不知,长时间放置的剩菜易产生亚硝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怎样处理当天未“消灭”的剩菜,又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 实验检测
4道隔夜菜亚硝酸盐都超标
为了检测隔夜饭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近日,有媒体记者专门联系了一家餐馆,分别做了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红烧鲫鱼4道菜。之后,该记者又带着这4道烧好的菜,来到一家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实验室。经实验人员检测,出锅后半小时,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这3道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没有超过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最高限值,但红烧肉中亚硝酸盐含量比韭菜炒蛋和炒青菜要高。
实验人员表示,肉类菜肴一般比蔬菜类加入更多的调味料,调味料中含有硝酸盐,这些硝酸盐被微生物转化为亚硝酸盐,导致红烧肉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6小时后再次检测,发现红烧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率先超标,其他3道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8个小时之后,4道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全部超标。24小时之后,4道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度增加,炒青菜超标34%,韭菜炒蛋超标41%,红烧肉超标84%,红烧鲫鱼超标141%。
据了解,食物产生亚硝酸盐并非因为过夜与否,只跟保存条件有关。食物中会有多少亚硝酸盐产生,首先取决其本身;其次是做熟的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第三才是保存了多长时间。
该贴已经同步到 華子的微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