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
就开始以花为食啦!
《离骚》中屈原就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在唐代,人们就把桂花糕、菊花糕视为宴席珍品。 唐宋年间就有服用芳香的植物会使身体散发出香味的记载,不但以求得生活更有情趣,同时也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
清代《餐芳谱》中,也详细叙述了20多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 据载,慈禧太后就嗜花成癖,她把玫瑰花、茉莉花、野冬花晒干,混在茶叶内一起饮用;她还常常命御膳房采花入馔,制成一道道美食。
吃“花”,
有两种方法哦!
一是将大堆的鲜花放在眼前闻,将香气“吃”下去;二是将花晾干,或煮或炒或泡喝下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花。
以鼻“吃”花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称事物都存在“气”,当“气”减少或失去平衡时,就会罹患疾病,花卉中也有“气”,人们吸收花的“气”,就可以恢复人体失调的平衡。
在“阴阳五行说”中,通过阴、阳及木、火、土、金、水五行,将人体与花卉的颜色相结合,如蓝色花有助于肝脏;红色花有助于心脏(循环系统);黄色花影响脾(消化系统);白色花影响肺(呼吸系统);紫色花影响肾脏(泌尿系统要素)等。
此外,花的颜色可以改变心情。红、黄等暖色系的花属“阳”,如遇身体疲劳、虚弱、情绪低落时,可用红色的玫瑰等来振奋精神。蓝色的花卉属“阴”类,可以平静情绪,调整自律神经,对高血压、失眠有效。
用“嘴”吃花
当然更直接的吃“花”,是用嘴直接吃啦。可以做成美味菜肴,比如云南有名的鲜花宴,不过,更普遍的还是用鲜花泡水喝,如各式花茶。
“据科研机构测定,鲜花含有22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并含有维生素A、B、C及铁、镁、钾、锌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来自百度百科)
|